第二卷·正文 第一章 五年后-《帝途》


    第(2/3)页

    “小赖子脸那么红,是在山上瞧着狐仙姐姐洗澡了吗?”

    这些人使起坏来一套一套的,总能把他绕进去,胧星哪敢搭理半句,只管硬着头皮赶路。

    路过学塾,小镇孩童的诵诗声钻进胧星耳朵里,开篇便是“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一下把他吸引住了,胧星不懂什么叫意境,只是想想就觉得很美。

    什么“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口。”什么“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都是一句话就能把人带进盛景的华丽诗句。

    正因为胧星是每天进山的人,所以他最能理解诗里面描绘的景色有多美,也正因为常在山里跑,胧星又不禁觉得山里看到的景色都没有诗句写的那么传神出彩。

    世上明山秀水千千万,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有机会见到多少?

    怀着向往,胧星默默听完诗词的最后几句,心情忽然不再明媚,变得有些糟糕,于是离开,飞快跑回家去。

    收拾好心情,胧星一进门,见到无有在灶前忙碌,火光映照下,老和尚气色红润,笑问道:“回来啦?愣着干什么,就等你了。”

    见无有手脚麻利,浑不似个迟暮老者,胧星放下心头重担,笑容不禁多了起来。

    一股脑倒出山珍,忙开始泼水去泥,眼睛却总盯着烟台上的陶土罐子,喉头滚动,咽着口水道:“爷爷,多放点红油呗?”

    红油是无有自己炸的油花辣子,说是辣子,其实不多辣,就图个香,胧星吃饭总喜欢放点。

    素食向来清汤白水,滋味寡淡,民间用来添味的葱和蒜也都是荤腥,骨头肉酱更不用说,无有沾不得,胧星跟着没怎么吃,为了让长身体的胧星多吃些饭,无有特意为他炸了这一罐子红油,好在胧星倒也喜欢。

    无有笑着答应:“都依你。”

    胧星乐呵呵呈上洗好的竹笋、香蕈、木耳等物,眼巴巴盼着面条起锅,蹲在灶前添柴煽风。

    见他太猴急,无有拿大筷子夹住他耳朵,笑道:“莫急,火太大了汤会煮干,面会脓掉,耐心候着便可。”

    胧星急啊,以往在山上“抢猪食”,“夺熊爱”的时候,他从来不缺耐心,一蹲就是大半天,唯独爷爷煮的素面最让他难以等待,恨不能光阴如水,日月如梭。

    其实不怪他,白龙寺作为神州佛门起源之地,素食斋菜也在这里发扬光大,素面就是其中一绝。曾有江南饕客慕名而来,长住白龙寺外半年之久,就为日日吃上这么一碗素面。

    无有手艺不差,胧星喜欢无可厚非。

    终于等到面条起锅,高汤淋下,油花辣子呲呲作响,紧接着冒起一股浓香,直把胧星馋的不轻。

    面条分做一大一小两碗,小的碗口不过胧星巴掌大,对着无有;大的能装下无有一个脑袋,对着胧星,胧星竟还有些不太满足,意犹未尽,想着爷爷为什么不多煮一些,肚子装不下没关系呀,他休息一会还能再吃。

    毕竟素面可不常做。

    揉面擀面都是力气活,无有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要不是逢年过节,基本不花太多功夫做这些,但既然做了,多半碗少半碗差别其实不大。

    无有不动筷子,只是静静看着胧星埋头大吃,然后把自己那碗面推给胧星。

    朝夕相处,胧星多大饭量无有心里清楚,多自己这一碗刚刚好,他本也没打算吃。

    胧星一窒,嘴上挂着“一帘”面条来不及咽,望着无有,老和尚脸上的红润在一点一点迅速消退,重新变得灰败,胧星的心气也跟着一点一点坠入谷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