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乌尔班,匈牙利人,15世纪中叶最顶尖的铸炮匠之一,一生致力于造出世界上最雄伟的巨炮。 原时空中,乌尔班从匈牙利辗转来到君士坦丁堡,要求为君士坦丁十一世铸造巨炮,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 君士坦丁十一世对乌尔班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但是空荡荡的国库并不足以支撑起耗资庞大的巨炮工程,只能遗憾地拒绝。 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为乌尔班提供了一份微薄的酬劳,希望他能够留下来。 乌尔班同意了,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为帝国铸造了几门小型火炮。 后来,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财政情况更加困难,连微薄的酬劳也发不出。 两个月没有领到薪水的乌尔班没有大吵大闹,默默将最后一门火炮铸造完成,随后不发一言,收拾好行囊,直接前往埃迪尔内,投奔穆罕穆德二世。 在这里,他受到了穆罕默德二世的热情接待,赐给他锦衣玉食,为他准备铸造巨炮所需的全部材料。 奥斯曼帝国地大物博,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从黑海获取炮弹,从贝尔格莱德弄来硝石,从凡城获取硫黄,从卡斯塔莫努弄来青铜,从海外贸易中获取锡和其他金属。 这些原料通过奥斯曼帝国由无数大车和骆驼组成的陆路交通网络分配和运输,能够很快地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进行统一调配,充分显示出奥斯曼体制的优越性。 在奥斯曼的宫廷中,乌尔班像一个疯子一般制定了铸造巨炮的疯狂计划,又以一个资深工程师的严谨确保计划一步步推进,最终获取了成功。 乌尔班为穆罕默德二世铸造的第一门巨炮被安置在了割喉堡上,仅仅一炮,就使得一艘强行闯入的热那亚桨帆船葬身大海。 在此之前,以撒曾经派人寻找过这名工程师,但是一直未曾找到。 史书上对于乌尔班抵达君士坦丁堡之前的生平毫无记载,仅仅凭借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名字,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的确非常困难。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神秘的匈牙利人还是像原时空中一样,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向皇帝兜售他的技术。 “陛下,这就是乌尔班顾问所需的一切物资。” 大皇宫内的花园中,侍从将一张纸递给以撒,纸上用拙劣的希腊文写满了各种鬼画符。 “铜,锡,铅,硝石,硬木……” 以撒眯起眼睛,仔细辨认乌尔班的字迹。 “去找斯弗朗其斯,同时写信给比林奇的伊苏尔特宰相和塞浦路斯的马蒂尔议长,要求他们配合采买原材料。” 接见乌尔班之后,以撒当即用高薪厚禄留下了他,并且赏赐了君士坦丁堡和比林奇的豪宅各一套。 乌尔班巨炮虽然火力强劲,破坏力巨大,但非常笨重,在攻城战中或许有奇效,但在守城战中就显得非常鸡肋。 因此,以撒要求乌尔班放弃巨型大炮的计划,将火炮轻量化,便捷化,使其易于运输。 这个年头的火炮五花八门,并非所有火炮都像根特巨炮或是乌尔班巨炮一般威力巨大而笨重不堪,轻型火炮也有不少。 这种火炮可以拆分成几截,分别装载运输,抵达预定位置之后再行组装,从而节约时间。 苏丹穆拉德二世就非常喜欢这种可以随军携带的长管轻型火炮,还专门为拼装火炮制作了特殊的牛车。 某种层面上来讲,这种组装火炮比莽撞的巨炮更加要求铸炮匠精细的技术,至少以撒的老熟人马丁内斯就无法制造出来。 至于乌尔班心心念念的巨炮,只能等到以后再说。 “等等。” 想了想,以撒叫住正准备离开的侍从。 “安排几个人,将乌尔班的居所保护起来,阻止他离开君士坦丁堡。” 以撒心里明白,自己将乌尔班收入麾下的行为其实根本无法阻止奥斯曼火炮技术的提升,甚至连阻碍作用也不大。 欧洲的制炮技术在上世纪末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懂得制造火炮的工程师已经不在少数。 巴尔干半岛上混乱的局势和连绵不绝的战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铸炮匠们,他们蜂拥而来,试图在各个国君的宫廷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其中,财大气粗,重视火器的奥斯曼苏丹就是火炮匠人们最青睐的金主。 至于乌尔班,只不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军队从军事战术到军事科技,都将领跑全世界,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自己也没办法改变。 现在,忐忑中的以撒倒是有些希望穆罕默德二世能够尽快攻打君士坦丁堡,而非继续巩固国内的局势。 穆罕默德二世刚刚登基就以雷霆手段扫清了一切不安定因素,只要不像第一次登基一般乱来,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穆罕默德二世的确在执政手段上有所欠缺,但是他的名臣良将可不是吃素的。 哈利勒帕夏,扎甘帕夏,马哈茂德帕夏,都是治世之能臣,领兵之良将,指望着他们自己垮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放下手头之事,以撒将视线转移,望着远处的草地。 温暖的余晖之下,莱昂诺尔抱着小查士丁尼,正向自己示意。 暖洋洋的光辉将母子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色,显得分外温馨。 以撒一笑,从大皇宫圆顶投下的阴影中走出,迎上君士坦丁堡的夕阳。 …… 安纳托利亚高原,安卡拉城。 奥斯曼帝国借着东罗马内战的大好时机登陆欧洲之后,已经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更为富庶的爱琴海沿岸,暂时没有在较为荒芜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投入更多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对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管理比较粗糙,行政管理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之中,通过这些行政支点来辐射周边。 安卡拉城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 安卡拉城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相比于爱琴海沿岸的马尼萨,伊兹密尔等城市,这里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人口也没有沿海港口丰富。 这里位于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大动脉之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小战争无数。 五十年前,来自东方的汗王,成吉思汗的旁系子孙,著名的“跛子”帖木儿率军抵达这里,威逼奥斯曼核心地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