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到三无地-《桃源剿匪记》
第(2/3)页
“对,这里建有炮楼或雕楼,对四河村有很大的安全感。”吴斌十分赞成,“三无地与四河村只隔几百米,两者可以互相照应。这也是我选择三无地的原因。”
“还是起雕楼吧,起两层就够了,人力嘛就让一些比较老实的俘虏来干,这样人工也省了。”余连长说出自己的想法,“俘虏干的好的,起好雕楼后,把他们释放回家。这样,让其它俘虏也看到了回家的希望,更不会造反了。”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反对了!”黄书记也下了决心了,“你们就把它办好吧!”
“好!我们明天就开工!”余连长高兴地说,“吴大哥,石料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那边是个石山,好办。砂子从河里挑。我们只要买些石灰就行了。”
“雄哥,那砖头呢?”艳倩急问,“起屋不能没有砖头的,至少也要泥砖啊?”
“这好办!”余连长指着远处的一个地方说,“那边很合适建个砖厂,我们一边采石,一边烧砖,当雕楼地基建好后,砖头就有了!房屋就用泥砖吧。”
山里人,除了地主的房子是青砖瓦房外,村民全是用泥砖起屋的,甚至用树木和草起成草房的。城里居民,也多是住泥砖屋的。
“这办法挺不错,就这么办吧!”吴斌高兴地叫着。
大家又在三无地里随便走走。三无地里的草是长得挺茂盛的,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树是有,但不大。地上乱石到处都是,地质比较硬,开荒起来,的确有点难。这里也不是没有动物,蚂蚁、蝴蝶、蜻蜓、小鸟都有,老鼠也有,那蛇肯定也有。只是没有兔子这样大的动物。
行走一会,余连长终于找到了三无地形成的成因了。他用手指着说:“大家看看,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按山里人迷信来说,是四周无路,也就是说没有活路。但是,我们解放军是不信迷信的,我觉得这里这个宝地:它三面环山,可以减少风力带来的自然灾害,一面临水,有取之不尽的水源,很适合灌溉……”
说到这,他转身问吴斌:“吴大哥,这里是不是会水浸?”
“对,这里几乎每年都有两三次水浸。”吴斌回答,“要不,这里就不会变成三毛之地了。”
“那就对了!这里因为有水浸,所以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开荒。”余连长兴奋地说,“大家看看,这地里是个塘形,河岸边,东水岸好似是山脊向西延伸,只是延伸到十分之八,它就没有了。这里没有‘山脊’的地方,就是下大雨河水浸进来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做个坝,连接‘山脊’,把河水挡在河里,三无地就不怕下大雨时河水浸过来了!”
“这可是个好办法!”吴斌也高兴地说,“这里水浸,多数是脚小肚那么深,只要做堤做到腰里去,水灾就可以消除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