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母庙-《桃源剿匪记》


    第(2/3)页

    王母庙其实叫王母庵,全名叫呢啦宁王母庵,呢啦宁的意思就是与世无争的意思。由于本地人不知庵意,多数人也不知庵字,见王母庵与其它庙差不多,就叫它王母庙。叫开后,大家都认这个名子了。

    王母庙坐落在城北三里地的帽子山里。帽子山就像一顶草帽,“帽盖”比较陡,像个半球形,“帽檐”陡度不大,远处一看,真的像一顶帽子,因而得名。庵就在“帽盖”下,靠着“帽盖”,方位就是坐北向南。

    这里香火也旺,求平安的多,求子的也不少。今天是初二,回娘家的夫妻,路过都会上去烧香祈福:没孩子的求子,有孩子的还愿。所以,今天早上,人气还是比较旺盛的。

    这里的土匪与其它地方有些不同,他们过年不劫,平时也很少劫个人,主要是向村子勒索,要平安钱,村里就向村民分摊平安钱。土匪主要收入不是这些,主要还是贩运烟土,放高利贷,和向商会要“税”。所以行人还是比较安全的。

    苗小丫四人就扮作是去王母庙烧香祈福的,由于是回娘家日,路上行人也多。到了帽子山,人群就聚在一起,烧香的,小孩子嘻闹的,还有小贩在庵前做生意吆喝的,十分热闹。

    四人上了山,直接到庵里。庵殿里烧香人较多,要排队,趁这机会,四人在殿里悄悄地观察着。苗小丫在鬼屋里躲藏在暗窖里,所以她特别留意殿里有没有暗道。殿里若有暗道,一般都是在香台里,因为香台里比较高大,容易做机关。但由于苗小丫不敢前去看,所以香台里有没有机关,一点也看不出。香台左右旁各有一个功德箱,各站着一个尼姑,每当有人施舍香火钱,她俩就弯腰施礼答谢。

    殿的后面,就是尼姑的生活起居室,有多间房子,但香客不能随便进去,要想找借口入去,苗小丫也一时找不到借口。她心里虽急,但急也没用。若没有合适的借口和时机,就入去,肯定会让人生疑。如果武器藏匿在庵里,那么殿里可能比较小,起居屋里比较大。

    四人在殿里呆一会,轮到上香了,吴家宁夫妻一齐上去上香。上了香后,四人只得出去。在庵前买些零食,就在庵左边装作吃东西。经过一番打量,还没发现什么,苗小丫就装作小解,溜到庵后边小解,也没发现什么。当然了,她来时,已知道会没什么结果的了。

    苗小丫突然心念一动,心想,暗道发现不了,也可以观察香客的啊!若是土匪前来联系,也有可能会露出马脚的。于是,四人就在树下坐着歇脚,暗暗地观察着行人。

    观察了半炷香,也没发现什么,四人怕再呆下去,会让人生疑,只得打道回府。

    今次虽然没发现什么,但苗小丫觉得王母庙比较小,在王母庙里埋藏武器,可能性真的很小。但情报诗里的“青头牵手王母前”又是怎么回事呢?王母难道指的不是这里?哪青头又是什么意思?一想到这,她也头痛了。
    第(2/3)页